84農(nóng)業(yè)網(wǎng)

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nèi)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中心 > 菌類種植 > 蘑菇種植技術

沼渣栽培蘑菇

84農(nóng)業(yè)網(wǎng)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1)栽培技術要點:

①沼渣準備:沼渣須在9月中下旬出池瀝干,趁天晴將沼渣攤薄曝曬,去除未腐熟好的長殘渣,曝曬時間應掌握沼渣濕度,以手緊捏指縫有水而不下滴為宜。經(jīng)處理的沼渣,按其重量加入1%熟石膏粉、1%磷酸鈣及0.5%尿素備用。

②菇房及床架準備:菇房一般可選用對開門窗的空房。菇床可用竹、木、鐵搭成多層床架,第一層距地不低于25厘米,以上各層相距60厘米,以秸稈、樹枝鋪平。菇房用20倍福爾馬林溶液熏蒸或50倍液噴灑,也可用50倍石硫合劑全面噴灑墻壁、地面和菇床、關閉菇房1―2天。然后將沼渣平鋪在菇床上,保持自然蔬松,厚度12―14厘米。然后在培養(yǎng)料面上、菇床反面、菇房及四周墻壁噴一次0.5%的敵敵畏或0.3%樂果,以防螨類及其他害蟲,隔夜即可播種。

③播種:選擇純潔菌種,按10×10厘米的間距,用手指均勻打2厘米深的播種穴,將菌種掏出按每穴母指大一塊放入,隨手蓋一薄層培養(yǎng)料,以利菌絲生長。播種后,把料面整平稍拍一下,讓培養(yǎng)料和菌種接觸緊密,但不能用力拍實,以免密不透氣,然后用清水浸濕的干凈報紙覆蓋,關好門窗,保持房內(nèi)溫度30℃以下,空氣濕度65%―70%,以利菌絲早日定植。

④覆土前的管理:從播種到覆土約需20天,這段時間主要是促菌絲生長,管理重點是防高溫,盡量使室溫維持在22―25℃,濕度65%。播后的10天內(nèi),每天需揭動報紙1―2次,以通風換氣,10天后可揭去報紙,早晚開門窗,并逐步增加通風次數(shù),注意防雜菌。

⑤覆土:覆土就是在長滿菌絲的料面上覆蓋一層土粒。覆土的土質最好選用水田梨底層以下略帶砂性的土壤或池塘底層泥土。覆土先復大粒(直徑2―3厘米),做到料面不外露,土粒不重疊。然后覆蓋小粒(如蠶豆大�。�。土粒含水量20%左右,pH7―8為宜,如過酸,可用0.5%石灰水噴霧調(diào)節(jié)。

⑥出菇前的管理;覆土后,若溫度、濕度及通風條件適宜,約20天即可出菇。覆土后的2―3天內(nèi),每天輕噴水2―3次;10―15天內(nèi),早晚各噴水1―2次,并注意通風,適當降低空氣濕度,使土粒表面略顯干燥,以促進絨毛狀菌絲在土粒間橫向生長,為出菇打下良好基礎。覆土15天前后,即可見菌蕾,這時要噴“出菇水”,每天一次,水量略有增加,連續(xù)2―3天,使土濕潤,達到手捏粘手程度。每噴一次出菇水,菇房要通風一次。7天左右。蘑菇子實體可長到黃豆大小,連續(xù)兩天各噴一次重水(但不能讓水滲到培養(yǎng)料表層),增加土粒濕度,讓小菇及時得到足夠水分,迅速膨大。

(2)沼渣地床培育磨菇技術要點:

①配料:沼渣瀝干,播種前半個月開始堆料,每100公斤沼渣加石膏粉1.5公斤,尿素0.8公斤,堆成一長堆,龜背形,7天后翻堆,翻堆時,每100公斤沼渣加磷肥3公斤,并用1%敵敵畏消毒,5天后翻第二次堆,準備做床。

②做床:床長約15米,寬1.5米,中間挖一條16厘米深23厘米寬的溝,使之成畦面,畦寬0.4米,畦四周挖排水溝,堆起15厘米寬10厘米高的土埂(以便畦面鋪入培養(yǎng)料),再在地床兩邊挖0.3米深,0.4米寬的畦溝作人行道,挖好后,用農(nóng)藥噴灑床面、消毒。沼渣地床栽培蘑菇,菌絲早出2天,出菇早4天,產(chǎn)量略低一點,但一級菇高5%,原料費降低36%,綠霉菌、白霉菌少,雜菇少。

(3)沼渣拌料栽培草菇:

1.草菇的特性:草菇為草腐菌,屬高溫高濕型的傘菌。孢子萌發(fā)溫度以40℃為宜,菌絲生長以33―38℃為宜。空間濕度85%―95%,培養(yǎng)原料一般為稻草、玉米秸桿,原料含水量75%―85%,酸堿度:孢子萌發(fā)期pH7.4―7.5,菌絲體生長期pH7.8―8;子實體pH5―7。

2.技術要點:

①備料:沼渣出池后,堆放在地勢較高地方,塑膜密封,以防害蟲產(chǎn)卵,自然瀝干,新鮮無霉爛稻草或玉米桿,扭成繩子樣的草把,每個草把重約0.7公斤,栽培前一天用清水浸泡10小時,充分吸足水分。

②播種時間:各地溫度不一樣,5―9月自定。

露天栽培:選擇陽光充足,通風涼爽,靠近水源的地方,選用疏松而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與沼渣拌勻作種草菇畦面,一般畦寬1米長10米,晴天將土掘起,曬白后敲碎,同時噴灑10%的石灰水和沼液,驅除土中蚯蚓及其他害蟲,2天后,畦與畦之間開一條寬1米,深30厘米的溝,作過道和排水用。然后將吸足水分的稻草把以次橫排在畦面上,穗頭朝里,基端向外,緊密靠攏排齊。排好一層就用腳踩,并用1%硫酸銨噴灑,接著撒一層沼渣,擺一層菌種,第一層用種3瓶,依次重疊2―3層,每層向里收縮6―7厘米,形成梯形,疊完第三層后再撒滿菌種。一堆草共用菌種10瓶左右,所用沼渣占25%左右,最后在草堆的上面和四周蓋上草簾或塑膜,以防風雨,保溫、保濕,避免強光直射。4天后,要踩踏澆重水,并在頂部蓋上泥土,室外栽培在24℃的自然氣溫和80%以上的空氣濕度,以及30℃以上的堆溫,草堆含水60%以上條件下,10―15天就可見菇。室內(nèi)栽培,其堆料播種覆膜等如室外,管理方面要注意室溫保持在25℃以上,草堆內(nèi)的溫度經(jīng)歷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過程。堆溫在踩堆后4―5天可上升到50―60℃,經(jīng)過2―3天開始下降,當下降到42℃時,就開始出菇。如果堆溫上升很慢,到第四、第五天,還達不到50℃以上,就要進行踩結澆水,同時加厚草簾或用塑膜覆蓋,如果堆溫太高,則應掀開草簾,通風散熱。室內(nèi)栽培的濕度應控制在90%左右,若氣候干燥可在草堆覆蓋物上澆水,或用噴霧器向室內(nèi)噴水,并使草堆的含水量保持在65%―70%。若遇連續(xù)高溫晴天,在作堆后的第四天再踩踏澆水一次。當堆面出現(xiàn)小白點時,以保濕為主,輕噴或少噴水。隨著菌蕾增大,逐漸加在噴水量,采收后,應再增加草堆的含水量。

(4)注意事項:

①不能用底層沼渣,以免未死亡卵孵化,污染菇床。

②播種2天后,料溫會急劇上升,上層高達50℃,下層可達45℃,這時要注意揭膜通風換氣10―20分鐘,再蓋膜,料溫應控制在32―38℃,以免堆溫過高燒壞菌絲。

③草菇雖喜濕,但不能超過90%,若濕度不夠時,可于晴天上午10時,下午3時噴清水,噴時要輕,切莫大潑灑。室外栽培遇雨天要用塑料膜覆蓋,雨后及時揭膜,不論室內(nèi)外栽培,一定要看到料面大部分出現(xiàn)小蕾時才能揭膜。

④注意防病蟲害。危害草菇的雜菌較多,多在高濕、通風不良時發(fā)生,一旦發(fā)生應及時挖掉,也可用75%的酒精棉球擦去霉菌。

84農(nóng)業(yè)網(wǎng)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wǎng)絡,如有侵犯,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wǎng)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nóng)業(yè)網(wǎng)本著服務三農(nóng)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nóng)業(yè)網(wǎng)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精彩圖片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