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柿子的貯藏
柿子采收后很快成熟,果肉逐漸變軟,不利貯藏和運輸。因此,首先選擇相對耐貯藏的優(yōu)良品種,如河北的蓮花柿、大蓋柿,山東的牛心柿、鏡面柿,北京的南口柿等。同時柿子采收后,注意選擇質量好、肉質硬的果實,并將粗硬的果柄截短,以免在貯藏過程中互相扎傷。常用的柿子貯藏方法如下:
1.凍藏柿子凍藏是我國華北一帶普遍采用的柿子貯藏方法。在高燥的平地上挖幾條平行的溝,溝寬30-35厘米,深30-40厘米,長度因貯藏量和地面而定(不宜太長),溝底鋪7―10厘米厚的玉米秸稈或高粱秸稈(做成簾子亦可)。霜凍后,將柿子堆放于秸稈上面,共5-6層,在露天進行凍結。柿子凍結后,用干草或其他覆蓋物將柿:子四周和上部覆蓋,厚度為30-60厘米左右,保持貯藏期間穩(wěn)定的低溫。立春后,氣溫上升,用土將溝道堵實,以防柿果解凍。此法一般可貯藏至次年2―3月。
2.液藏法以明礬和食鹽配成水溶液,鹽起防腐作用,明礬保持柿果的硬度。柿果浸沒在此溶液中。每50公斤水需加入食鹽與明礬的量可有以下3種配方:(1)食鹽3.5公斤,明礬3公斤;(2)食鹽3;5公斤,明礬2公斤;(3)食鹽1.5公斤,明礬0.5公斤。在這3個配方中,前兩個配方貯藏柿果的時間較長,達4―5個月,而第3個配方貯藏的柿果風味最好。
3.簡易氣調貯藏用0.1毫米厚,80厘米×54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先放人一只35厘米×7厘米裝有250克消石灰的布袋,再裝入鮮柿10公斤,在柿果的上面放一只裝了吸足飽和高錳酸鉀溶液的碎磚塊的35厘米×7厘米的薄膜袋,袋上刺了許多小孔。最后,再放一條沾有0.6毫升仲丁胺的布條,布條與柿果間襯一層塑料薄膜,并扎緊大袋口。此法在10-12℃下貯藏。在貯藏21、33、45天時,各放開口袋換氣15―20分鐘。這樣可貯藏2個月左右。
4.氣調貯藏選用厚0.04毫米聚乙烯薄膜袋裝人柿果,每公斤柿果噴2.6毫升35%酒精,加去氧劑0.8―1.6克。保持袋內含氧1%―2%,二氧化碳4%―7%。袋內還放人飽和高錳酸鉀載體17克/公斤,吸收乙烯。在-1―o℃冷庫中可貯藏3―4個月。
二、柿子的脫澀
柿子的品質有兩大類型,一為甜柿,二為澀柿。澀柿充分成熟后,仍具有強烈的收斂性澀味,不堪人口,必須經過脫澀處理才能食用。果晶的脫澀實際上就是果實的后成熟及人工催熟。在生產上,人工催熟柿子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混果脫澀法將澀柿與成熟的蘋果、梨、山楂、獼猴桃等混放置于密閉室內,在室溫下,約經9―7天即可脫澀。成熟了的果實釋放出的乙烯等氣體,能促進柿子的酶活性及呼吸作用,從而脫澀。此法催熟的柿子具有芳香味,但果體稍軟。
2。加溫缺氧脫澀法將柿果放在缸、桶、壇或鋁鍋內(不用鐵質容器),加入45℃的水,淹沒柿果。通過在容器下加熱,或保溫,或不時摻人熱水,保持水溫在35―40℃,經16―18小時即能脫澀。用此法處理的果實肉質較脆硬。
3.二氧化碳脫澀法將柿果放置在密閉容器內,注入二氧化碳氣體,其壓力為0.7―1.05公斤/平方厘米,在15-25℃下,經2―3日即可脫澀,果實脆而不軟。
4.石灰水脫澀法每100公斤柿果用7公斤生石灰,加水攪成石灰乳;水量以淹沒柿果為度,在20―25℃下保溫,3、4天即可脫澀,柿果偏脆。
5.酒精脫澀法裝柿果時,每裝一層,就噴少量75%的酒精;裝后密封,保溫20~e,9天左右可脫澀,處理后的柿果較軟。注意,酒精用量不能過多。
6.乙炔脫澀法將柿果放在密閉箱內,箱底放兩個二重玻璃器,其一放人電石(每立方米4克左右),其二盛水,用紗布相連,使水與電石作用而逐步產生乙炔氣。保持密室溫度為18-25℃,相對濕度為85%左右,經4-5日即可脫澀,果品較軟。
7.乙烯利脫澀法柿子著色時,用0.05-0.1%乙烯利溶液,加0.2%量的洗衣粉作展著劑,噴至柿果潮潤,3-5天即成熟。用此法處理,一般可提前加―30天采收。或在采摘后,連筐帶果在上述溶液中浸3分鐘,3-10天可脫澀。乙烯利脫澀處理后的果體較軟,風味較好,是目前較普遍使用的催熟方法。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