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是名貴的中材藥,具有斂肺、滋腎、止汗、止瀉、澀精的作用。五味子喜濕潤環(huán)境(但不耐低塵水浸),耐寒,需適度蔭蔽,宜腐殖土或疏松肥沃的壤土。適應性強,我國南北均可種植。常野生于針闊混交林中、山溝、溪流兩岸、小喬木及灌木叢或林緣及林中空曠的地方。
良種培育方法
1、種子繁殖。秋后果實采下后,去掉果肉洗出種子,曬干貯藏。播前需進行種子處理,方法是:在室溫下浸種1晝夜后,用3倍量的凈河沙混拌均勻,埋藏于較涼爽的地方。3~4個月后種子裂口露出胚根,即可進行播種。處理種子時,用100~200ppm的赤霉素溶液浸種24~48小時,可促進種子萌發(fā)。通常于晚秋或早春育苗條播,每畝用種量為5千克左右,覆土1.5厘米,澆透水并蓋草,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后撤去蓋草,搭架遮蔭,保持少量陽光。第二或第三年早春即可定植。
2、壓條繁殖。早春植株萌動前,將植株枝條部分埋入土中,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潮濕。待枝條生出新根后,于晚秋或翌春剪斷枝條與株脫離,進行定植。
3、扦插繁殖。于早春未萌動前或花后雨季,剪取堅實健壯的枝條,截成12~15厘米長一段(截口要平整)斜插于苗床,行距為12厘米,株距6~10厘米,然后搭棚遮蔭,并經常澆水,促使生根成活,翌年春季定值。
田間管理技巧
1、定植。五味子定植方法有兩種:一是利用天然支架。即利用樹木作支架,選作天然支架的樹種以葉片較小,生長勢不太旺的為宜;二是利用人工支架。人工支架可按大行距1米,小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的規(guī)格栽植五味子苗,行向為南北向,以利通風透光。
2、田間綜合管理。五味子幼苗期生長緩慢,應注意除草、松土,并適當澆水。第二年以后支架可供枝條攀援,要注意保持通風透光,以促進生長。除定植時施足基肥外,每年春季須進行追肥,追肥每畝可施廄肥或堆肥1500~2500千克,過磷酸鈣15~20千克。為調節(jié)植株營養(yǎng),減少不必要的營養(yǎng)消耗,還需進行剪枝,方法是:每年冬季植株休眠以后、春季萌發(fā)前為修剪季節(jié)。修剪的方法,除每株選留3~4個粗枝枝條培育外,其余部全剪掉,剪去短的枝條以及過密的中果枝和長果枝,以增加通風透光的能力,提高結果量。
3、病蟲害防治。葉枯病和卷葉蟲害是五味子常見的病蟲害。葉枯病開始時由葉尖和葉緣發(fā)病,逐漸發(fā)展到整個葉面,使之枯黃脫落,嚴重時果穗脫落,甚至完全無收。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可噴施1∶1∶100波爾多液,每7~10天為1次,連續(xù)噴數(shù)次;卷葉蟲以幼蟲為害,造成卷葉。防治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噴霧。即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