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農業(yè)網

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中心 > 畜禽養(yǎng)殖 > 養(yǎng)鴨技術

雛鴨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法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鴨病毒性肝炎(Duckvirushepatitis,DVH)簡稱鴨肝炎,是主要發(fā)生于3周齡以下雛鴨的一種傳播迅速、高度致死性的傳染病。1950年,LevinePP和FabricantJ在美國首先報道了Ⅰ型鴨病毒性肝炎的發(fā)生。1954年,Asplin報道鴨病毒性肝炎在英國暴發(fā)流行。隨后,加拿大、西德、意大利、印度、法國、匈牙利、日本等國均有報道。1963年首次報道在我國的上海地區(qū)某些鴨場也發(fā)生鴨病毒性肝炎DHV-Ⅰ型。而DHV-Ⅱ型和DHV-Ⅲ型病毒分別于1965年發(fā)現(xiàn)于英國諾�?撕�1969年發(fā)現(xiàn)于美國長島,DHV-Ⅱ型至今尚無其他國家的報道。

但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相繼報道了DHV-Ⅰ型的變異情況,Barnhardt株是在美國一個農場分離到的一個明顯的血清學變異株,與DHV-Ⅰ型在中和試驗中呈部分交叉反應。在福州地區(qū)發(fā)現(xiàn)不能被標準DHV-Ⅰ型疫苗保護的鴨肝炎。蘇敬良等從疑似鴨肝炎的病死鴨體內分離到1株與Ⅰ型、Ⅲ型鴨肝炎病毒無血清學交叉免疫反應的小RNA病毒,暫時將其病毒稱為新型鴨肝炎病毒。

在該病的診斷上,依據(jù)其發(fā)病日齡、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但確診和病毒定型必須依賴進一步的病原學和血清學診斷。目前,應用于DHV的血清學診斷主要有中和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瓊脂免疫擴散試驗、間接血凝試驗和免疫熒光等,下面就近年來的診斷方法做簡要概述。

1臨床診斷

該病主要發(fā)生于3周齡以下的雛鴨,潛伏期短,常突然發(fā)病,感染雛鴨首先表現(xiàn)為跟不上群,此后短時間內就停止運動,蹲伏并半閉眼。病鴨身體側臥、兩腿痙攣后踢,頭向后背,呈角弓反張樣。雛鴨在出現(xiàn)癥狀后1h左右就發(fā)生死亡。

剖檢特征性病變主要在肝臟,常表現(xiàn)為肝臟腫大、質脆,外觀淡紅、土黃或斑駁狀,表面有彌漫性出血點或出血斑;膽囊腫脹呈長卵圓形充滿膽汁,膽汁常呈褐色或淡茶色;脾臟和腎臟也多有不同程度的腫脹,表面有出血點或呈斑駁狀;心肌常呈淡灰色,質軟有淤血,似開水煮樣;此外,部分病例還可見喉、氣管、支氣管等有輕度卡他性炎癥及腦充血、出血等現(xiàn)象[5]。根據(jù)該病的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

2實驗室診斷

2.1病毒的分離和初步鑒定

病毒初代分離一般使用鴨胚,在鴨胚中連續(xù)傳幾代后,很容易在鴨胚中增殖,Levine和Fabricant(1950)首次用鴨胚分離DHV獲得成功。因目前國內尚無SPF鴨場,而鴨胚中又往往含有DHV母源抗體,妨礙病毒增殖,故試驗研究以及制作疫苗時接種和傳代常用SPF雞胚,病毒感染后主要表現(xiàn)為胚胎蜷縮,發(fā)育不良,全身水腫,體表充血且頭頸、背部等常有散在的針尖大小的出血點。肝臟為土黃、灰綠或鮮紅色,腫大、質脆,出血點明顯,邊緣壞死或在表面有灰綠色或黃白色壞死區(qū),呈花斑狀,此外,有的雞胚尿囊液和卵黃囊還常呈綠色。胚體變化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獲得高純度的病毒抗原可以對病毒進行電鏡直接觀察,并開展免疫學監(jiān)測、診斷以及分子生物學研究。Taylor(1967)試圖以硫酸銨沉淀、超速離心方法對細胞增殖的DHV進行純化,但未能最終達到目的。以后很多學者嘗試著先離心初提,然后經氯仿抽提,PEG反透析濃縮蔗糖密度梯度離心等方法進行提純,以得到較為純凈的病毒,也未能如愿。楊奎以抗DHVIgG偶聯(lián)活化的Sepharose4B制成親和層析柱,提純感染致死的雛鴨肝臟勻漿中的病毒,電鏡下背景干凈,雜蛋白少,病毒大小約為40nm,但病毒的特性未進一步驗證。孫剛等在電鏡下可見到直徑為32nm~49nm的病毒粒子,顆粒結構清晰,大小和結構均符合Ⅰ型DHV的特征。

DHV由于病毒顆粒較小,得到較為純化的病毒一直困擾著研究者,很多學者通過各種提純的方法進行嘗試,但至今尚未見到一張確切的純化病毒的電鏡照片。

2.2中和試驗

由于至今尚未明確DHV的基因序列,因此該病的實驗室診斷主要依靠血清學中和試驗加以診斷。LevinePR等(1950)首先將中和試驗(Virus-neutralizationtest,VN)應用于DHV診斷鑒定,以后逐漸為各國學者所引用。通常在雞胚上以固定血清-稀釋病毒法進行,也有人在鴨胚、雛鴨或病毒適應細胞中進行試驗。Hwang記述了一種準確、可重復的Ⅰ型鴨肝炎病毒雞胚中和試驗。WoolcockPR等[9]首先報道了用中和抗體進行的空斑減少試驗,認為要比雞胚中和試驗敏感得多。Chalmers和Woolcock檢測了從16個非感染鴨收集的血清,其半數(shù)空斑減少滴度(VN)在1∶12到1∶250之間,平均1∶59。他們建議陰性對照血清的最大空斑減少滴度應設為1∶250。KaletaEF[10]用北京鴨腎細胞培養(yǎng)的DHV進行了微量中和試驗,既快速又易于判定終點。陳琨等成功地在鴨胚單層肝細胞上進行了DHV-Ⅰ型的微量血清中和試驗,發(fā)現(xiàn)DHV形成CPE的能力可以被特異性血清中和,可以用于病毒鑒定、疫病診斷和免疫檢測。

到目前為止,VN仍是診斷鴨病毒性肝炎的最可靠的方法,該方法被認為是既特異又敏感,是公認的方法。缺點為煩瑣、費時,不能快速診斷,不適于基層應用。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精彩圖片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