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農業(yè)網

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中心 > 水果種植 > 蘋果種植技術

紅富士蘋果套袋栽培技術要點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蘋果套袋栽培是提高果品質量,生產無公害、綠色果品的關鍵技術,已被大部分果農所接受認可。2010年龍口市以紅富士為主的15萬畝蘋果園套袋總量達到25億余個。廣大果農通過優(yōu)質套袋栽培增加了經濟收入,但部分農戶卻因綜合管理技術不完善,造成一定的損失。針對套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蘋果套袋技術要點如下。一、蘋果套袋技術1、套袋(1)紙袋的選擇蘋果套袋的目的是多生產高檔優(yōu)質果品,因此,應選擇優(yōu)質紙袋。蘋果果實袋的種類很多,按袋的層數(shù)可分為單層袋、雙層袋和三層袋;按袋的大小,可分為大袋和小袋;按涂藥的種類可分為防蟲袋、殺菌袋和防蟲殺菌袋;按袋的材料又可分為紙袋和塑料薄膜袋等。目前國內生產的多數(shù)果袋均不涂藥,少數(shù)涂藥。從生產實踐看,不涂藥的果袋因果袋隔離作用避免病菌侵入已有較好的防病效果;涂藥袋必須用無公害的藥物,以防止污染果品,嚴禁使用含有劇毒高殘留的涂藥袋。應用證明,內袋為紅色涂蠟的雙層袋,套袋果綜合質量好于內袋為黑色涂墨或壓光的雙層袋。涂藥袋由于所含藥物成分的不同,套袋質量會出現(xiàn)明顯差異,有的涂藥袋在高溫季節(jié)出現(xiàn)藥害,有的涂藥袋在陰雨天由于藥物的過量釋出也容易出現(xiàn)藥害,有的涂藥袋由于大量使用福美胂等違禁藥物可造成藥物殘留高,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造成人身傷害,應嚴禁使用。單層紙袋、反光膜袋、外紙內膜袋與塑膜袋在我市應用效果差,不能生產出高檔果,生產中不宜采用。(2)套袋時間蘋果套袋適宜開始時間為謝花后20~30天,花后至套袋前需噴2-3遍藥。實踐證明,花后噴3遍藥套袋防病效果要好于2遍藥套袋,藥劑要選擇優(yōu)質、高效、無副作用的優(yōu)質藥物,盡量不選用乳油類藥劑。噴藥濃度選擇上限。同時要考慮到病蟲害的兼治,種類最好不要超過5種,否則容易產生藥害。重點防治好黑點病、輪紋爛果病、早期落葉病及綠盲蝽、蚜蟲、小卷、害螨等害蟲。藥物噴完后需隔2-3天方能套袋。我市的適宜套袋時間為5月下旬至6月中旬。套袋過晚,對提高套袋果的外觀質量影響較大。在一天中以上午8~11時,下午2~6時為宜。(3)套袋方法①套袋前將整捆果袋袋口朝下倒豎放在潮濕處或迅速蘸清水,使袋口潮濕、柔軟,易于操作。②套袋時,左手拿住果袋,右手拉開袋口,再借助手的作用,使紙袋呈完全膨脹狀態(tài),底部兩通氣孔開放。③將膨脹的紙袋套在幼果上,果柄置于紙袋口縱向開口的基部,然后一手將袋口兩側掐在一起,另一只手將一邊縱向折疊2~3次,兩次折疊后,再將折疊的袋口在鐵絲的近1/2處,自有鐵絲的一邊向無鐵絲的一邊橫向折疊成“V”字形,使鐵絲卡在折疊的紙袋口上。最后整理紙袋,防止幼果貼在紙袋的一邊,以免套袋后袋內溫度升高,灼傷幼果。④套袋操作應按先樹上、后樹下,先內膛、后外圍的順序進行,以免套袋時碰掉已套好袋的幼果。2、摘袋紅色品種(如紅富士、新紅星、嘎拉等)應在采收前摘袋,使果實見光、促進上色。根據當前的市場要求,比較適宜的摘袋時間在果實采收前15天左右。此期摘袋色澤艷麗,外觀品質極佳。摘袋時間過早,促色時間過長,色澤易老化,暗淡無光,且果面易變得粗糙,影響外觀品質。摘袋時要注意天氣變化。應選擇在晴天進行,切忌下雨前一天或者下雨后第二天解袋,以免造成突然改變環(huán)境的脫袋果發(fā)生生理傷害,影響果品質量。內袋為紅色涂蠟雙層袋,應分兩次摘袋,先摘除外袋,經過3個晴天后,再摘除內袋。內袋為黑色涂墨的雙層袋,由于內外袋粘連,可一次性摘除。一天中適宜的摘袋時間為上午9:00~11:30,下午2:30~5:00。摘袋后,如發(fā)現(xiàn)果實貼在枝上(果臺枝除外),應隨時把枝貼在果上的部位,粘上特制的塑料墊,以防磨傷果面。3、摘葉摘葉是生產全紅果的必要措施之一,可減少葉片對光線的阻擋,讓果實見到更多的直射光,促進果實快速著色;使果實肩部和果面避免出現(xiàn)“葉形花斑”。[pagebreak]摘葉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摘袋前,主要摘除果臺上的“蓮座葉”;第二次在摘袋后,主要摘除內膛果附近的葉片,并應掌握盡量在短時期內完成。摘葉數(shù)量應達到全樹葉片的30%左右。4、轉果轉果是促進套袋果全面著色的又一重要措施,在果實陽面上好色后進行,一般在摘袋一周以后。操作時,用手拿住果實,將其旋轉180度,把果實的背陰面轉向陽面,以促進背陰面著色。所轉的果因沒有支撐點往往又容易恢復原狀態(tài),此時可用透明膠固定在適宜的位置。5、輔設反光膜摘袋后在冠下地面上鋪設銀色反光膜,通過對光的反射作用,改善樹冠內膛和下部光照狀況,使樹冠下部的果實著色,尤其能使果頂及萼洼周圍充分著色,真正達到生產全紅果。而且由于鋪設反光膜可使晝夜溫差提高1~2℃,這對于果實糖分的積累,提高內在品質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經測定鋪反光膜比不鋪反光膜含糖量可提高0.8~1%。鋪反光膜一般是在摘葉后進行。先鋪膜后摘葉,葉片落在反光膜上,則影響反光效果。鋪反光膜應在離樹體主干0.5米外的樹冠下進行,一般是順樹行鋪設。鋪膜時,要做到膜要平展、與地面緊貼、邊緣壓實、膜面要干凈,以便充分發(fā)揮反光作用。二、主要配套技術要實現(xiàn)蘋果套袋生產高檔優(yōu)質果,必須配以良好的土肥水、病蟲害防治、花果、修剪等系統(tǒng)管理技術。1、努力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秋施基肥,提高營養(yǎng)貯藏,確保樹體健壯。2、切實解決果園群體、樹體郁閉現(xiàn)象。主要通過間伐、控冠、拉枝開角、減少計量等措施,確保果園通風透光條件良好。3、加強夏剪。生長期(摘袋前)及時處理(主要是疏枝)樹體上(主要是冠上和冠內)的徒長枝和強旺枝,減少營養(yǎng)無效消耗,并保證摘袋后讓果實見更多的直射光。4、切實搞好花期授粉,疏花疏果,做到合理負載,豐產穩(wěn)產。5、選擇優(yōu)質果袋,嚴格操作要求,緩解套袋果袋內的高溫、高濕、不透氣現(xiàn)象。6、葉面補硼、鈣等微量元素,防治生理病害。7、套袋前和摘袋前各進行一次補充灌溉,保證水分供應,防止日燒。8、采果時要剪短果梗,采收要輕采、輕拿、輕放、慢運,防止刺、壓、擠、碰,減少意外傷果。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精彩圖片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