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農業(yè)網

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中心 > 蔬菜種植 > 荸薺種植技術

荸薺(馬蹄)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病原物病害

1、馬蹄稈枯病。該病俗稱“馬蹄瘟”,廣泛分布于馬蹄產區(qū),植株感病后地下莖不結薺或結小薺。初生病斑暗綠色水漬狀,不規(guī)則形或近圓形,略凹陷,以后病斑呈暗綠至灰褐色,梭形或橢圓形,上生黑褐色小點。小病斑擴展連合成不規(guī)則的大病斑后,可造成莖稈枯死倒伏,呈淺黃色稻草狀。早晨露水未干或濕度大時,病斑表面可見大量淺灰色霉層。病原分生孢子可進行再侵染危害。此病一般在8月中旬開始發(fā)病,發(fā)病高峰為9月中、下旬,田間濕

度大有利于該病發(fā)生。

2、馬蹄枯萎病。該病是馬蹄主要病害之一,整個生長季節(jié)均可發(fā)病,尤以9月中旬至10月最嚴重。其癥狀有青枯型和枯斑型。

①青枯型表現為從稈端或一側失水呈青枯狀,并向下擴展,最后整稈枯死,尤其在雨后天晴時,其癥狀在田間最為明顯。病株一般不結薺或結白薺,危害較大。

②枯斑型一般比青枯型發(fā)病遲,一般在9月下旬以后。表現癥狀:馬蹄稈中上部呈現灰白色枯斑,病健分界十分明顯,略凹陷,病斑間可相互連合成大斑。病株發(fā)育一般較正常,危害較小。

3、馬蹄莖腐病。該病一般在9月份盛發(fā),發(fā)病的葉狀莖外觀癥狀為枯黃至褐黃色,病莖較短而細,發(fā)病部位多數在葉狀莖的中下部,病部初呈暗灰色,后為暗色不規(guī)則病斑,病健分界不明顯,且病部組織變軟易折斷,濕度大時,病部可產生暗色稀疏霉層。

(二)生理性病害

通常表現為生理性紅尾,其癥狀主要是紅尾不干苗或只在頂端的一小節(jié)莖稈上干枯。該病多發(fā)生在8-9月初,產生的原因是多年種植馬蹄的土壤缺少硼、鋅、鐵、錳等微量元素。

(三)蟲害的識別

白禾螟(又稱白螟)是危害馬蹄的主要害蟲,幼蟲咬食莖稈基部,被害初期,馬蹄莖稈頂端由綠轉黃,莖稈上能找到蟲孔,削開莖稈可見內有蟲道、蟲糞及灰白色幼蟲。若蛀入莖稈的幼蟲多或蟲齡大,則數天內莖稈由上至下黃化枯死,呈桔黃色,但不像病害那樣有病斑或青枯。莖稈轉黃枯死后,幼蟲轉移危害。

(四)綜合防治

1、病原物病害的防治。①預防為主。每畝用細硫磺粉4-5公斤+50%多菌靈0.5公斤+7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0.5公斤分別結合施肥或單獨與細泥或細砂15-20公斤配成菌土,在8月中旬、9月中旬各施一次,對預防上述三種病原物病害的發(fā)生都有良好的效果。②種植田塊應采取輪作。田塊宜小,大塊田應分隔成適當小塊,分開排灌,杜絕串灌、漫灌,以防病菌隨流水擴散。③適期噴藥防治。在生長期間隨時檢查,發(fā)現病株及時防治。稈枯病或枯萎病可用50%多菌靈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100萬單位獸用硫酸鏈霉素12500倍液或12.5%敵力康2000倍液噴施;莖腐病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500―600倍液噴灑。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3-4次,也可視病情輕重增減施藥次數。

2、生理性病害的防治每畝撒施硼砂、硫酸鋅各2公斤,葉面噴施“十元素硼肥”100克+磷酸二氫鉀150克兌水50-60公斤噴莖葉,每隔5-7天噴1次,連噴2-3次即可。

3、常見蟲害的防治白螟主要是以第三、第四代幼蟲危害馬蹄,發(fā)生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世代重疊嚴重,難以噴藥防治,必須采取上噴下悶的辦法才能奏效。具體措施:

在成蟲盛發(fā)期每畝用18%抗蟲靈水劑200亳升,加水50―60公斤噴霧。同時在第三、四代白螟孵化高峰后1-2天,用18%殺蟲雙水劑300―4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霧防治。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精彩圖片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