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農業(yè)網

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中心 > 蔬菜種植 > 荸薺種植技術

荸薺采收與保鮮貯藏方法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荸薺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種植歷史,它含有淀粉、蛋白質、脂肪、糖類、粗纖維等,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和較高的藥用價值,且鮮甜可口,可作為水果、蔬菜,可生食、熟食,有消渴、溫中益氣、開胃、解毒等多種功效。以下介紹荸薺的采收、保鮮貯藏方法。

1.采收方法

荸薺保鮮貯藏關鍵是采收期,采收期一般為地上部葉狀莖枯黃后30天左右為最適采收期,即當年11月至翌年1月,皮色轉為紅褐色,此時地下球莖已停止膨大,含水量較低,淀粉含量多,味最甜,含糖量最高。提早采收,肉質嫩,皮色未全部轉紅,味不甜,皮薄不耐貯藏。采收前10~15天放掉田水晾干,用叉挖取。荸薺主要集中在9~20厘米的土層中,先扒掉上層8~9厘米泥土,然后將下層土扒開,用手仔細捏出球莖。

種薺應在春分左右挖出,挖前先剪去指甲,取球莖,挑選皮色深、芽粗短、無破損、個大帶泥的球莖,攤置蔭涼處至八成干,以球莖表皮未皺為宜,撒干細土使球莖外表沾著干泥,然后進行貯藏。

商品荸薺在適宜采收期內可連續(xù)挖取,剔去破損的、蟲害的、特小的荸薺,將完整的荸薺帶泥晾干,貯藏場所應選擇地勢較高、溫度變化較小的地方。

2.保鮮貯藏方法

荸薺貯藏最適溫度為0~2℃,相對濕度98%~100%,主要保鮮貯藏方法有如下幾種。

(1)窖貯法新窖的長、寬各100厘米、深80~100厘米、底略寬。挖好后先在窖底鋪一層細土,然后將荸薺鋪入窖內,每放20~25厘米厚的球莖,上撒0.5~1.0厘米干細土,以吸收荸薺中散出的水分。如此層層堆積,至窖口20~25厘米時,其上鋪干細土封口,周圍用30厘米厚泥土封頂,形成中央高、四周低的饅頭形地窖,蓋住窖口、拍實,每窖貯放400~500千克。如舊窖,在使用前,應噴灑1%福爾馬林溶液,密閉一晝夜消毒,后敞開揮發(fā)一周,然后人窖貯藏�;蛟诮训住⒔焉韲�25%的多菌靈和40%托布津400~500倍液進行消毒。堆放方法與新窖相同。

(2)堆藏法將荸薺堆積在地面,四周圍窩席,窩席外用泥涂抹,堆上蓋土或蓋稻草,并涂泥封頂。堆貯體積,根據(jù)藏量而定,堆放方法與窖藏一樣,高度一般不超過100厘米。

(3)細沙貯藏保鮮荸薺收獲后,在蔭涼的房屋或地下室內,用磚頭砌一個埋藏坑,在坑的底部鋪5~7厘米厚的細沙,將荸薺排列于沙上,其上須蓋細沙3~4厘米,沙上再依上述方法排放荸薺,堆高不超過1米。

(4)陶缸貯藏保鮮荸薺采收后,去掉球莖表皮上的泥土和雜物,剔除病、傷荸薺,攤放于磚地上經適當晾干后,將其置于室內大陶缸中,貯量約80~100千克,貯滿荸薺后缸口加蓋。但在貯藏前期,須揭開缸蓋通風透氣,散發(fā)缸內水分;在氣溫低冷的冬季,缸內要覆蓋一層稻草保暖,以防低溫凍傷腐爛;在陰雨時節(jié),因空氣中濕度大,荸薺含水量會迅速增加,應及時揭蓋排濕;炎熱高溫季節(jié),因水分蒸發(fā)快,要及時加蓋,以防荸薺水分蒸發(fā)引起干腐。在貯藏過程中,每隔25~30天須將陶缸內貯藏的荸薺翻動檢查一次。按上述方法貯藏,荸薺的保鮮期可達半年以上。

(5)溶液貯藏保鮮將采收的荸薺去雜清洗后迅速浸入濃度為1%的次氯酸鈉溶液中貯藏。在溫度0~2℃、相對濕度98~100%的貯藏環(huán)境下,此貯藏法的荸薺的保鮮期可達8個月,在2~3℃下貯藏保鮮期可達5~6個月,4~5℃下貯藏保鮮期只有2個月。

(6)冷藏保鮮方法南方荸薺規(guī)�;a地和溫度較高的地區(qū)適用此法,即將荸薺裝在麻袋或竹簍內,簍底填墊防水材料,然后放于冷庫中,溫度控制在1~2℃,相對濕度保持在98%~100%,每隔5~10天在麻袋外噴水一次,以保持適宜濕度。

(7)真空包裝冷藏法荸薺經清洗、挑選和殺菌液處理后,瀝干水放入冷庫預冷,待溫度降至3~5℃時,進行抽真空包裝,然后放置在2~4℃的冷庫或冷藏車中貯藏或運輸。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

精彩圖片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