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qū):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qū):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行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魚|養(yǎng)雞|養(yǎng)蛇|養(yǎng)鵝|養(yǎng)鴨|養(yǎng)龜|養(yǎng)蝦|養(yǎng)蟹|養(yǎng)鹿|養(yǎng)蠶|黃粉蟲
行業(yè):水稻|玉米|花生|小麥|大豆|茶葉|棉花|油菜|鵪鶉|牛蛙|黃鱔|泥鰍|蚯蚓|養(yǎng)驢|養(yǎng)蠅蛆
84農業(yè)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質嫩,柄短,菌蓋上常有花紋,露出白色的菌肉組織,消費者喜食,深受海外消費者的歡迎,其價格是普通香菇的數倍乃至十倍以上。因此,盡管其產量一般只能占到總產量的10%左右,但對栽培效益影響很大�;ü街荒茉诤涞亩九嘤鰜恚藭r由于寒冷,,出菇甚少,如管理不當,花菇可能會絕收,如管理措施適宜,則花菇能占總產量的10%以上。
那么,怎樣才能多出花菇呢?
1.控制好空氣相對濕度實踐證明,要促進花菇的形成首先必須掌握好菌筒的濕度。當菌絲體偏干,但水分能維持其出菇或生長發(fā)育的最低水平時,部分菇蕾能勉強生長。在菇蕾生長到直徑2厘米~3厘米時,夜間掀開薄膜讓冷空氣襲擊菇床,人為制造干冷的空氣,此時菌蓋表面細胞受惡劣環(huán)境的刺激基本停止生長或生長緩慢,而菇柄內所含的水分仍可正常輸送給菌肉細胞,其菌肉細胞繼續(xù)生長加厚,組織也越來越緊密厚實,于是表面細胞和菌肉細胞分裂不能同步,菌蓋表面終于被脹裂而露出潔白的菌肉。這種不正常的現象繼續(xù)下去,其裂痕也逐漸加深,潔白的菌肉又形成一層防護膜,使白色傷痕變成茶褐色,但明顯區(qū)別于菌蓋表面的顏色,而形成花斑,即所謂花菇。
在管理上,冬季下霜期不宜噴水,因氣溫低時菌筒吸水能力弱,容易造成結冰,只要保持濕潤,不讓菌筒干枯即可。如果濕度過大,菌絲生長受到阻礙,甚至造成小菇蕾死亡。
2.保持菇床適宜溫度,拉大溫差要促進花菇的形成,除了要掌握上述濕差外,還要注意適宜的溫度,月平均氣溫應控制在6℃~10℃,這是花菇形成的最適溫度。由于冬季寒冷,溫度過低,要人為調節(jié)菇床內溫度。增加地溫,同時選擇晴天,讓陽光透進場內,增加熱源,提高菇床溫度。晚上注意防寒。在不太冷的晚上,到夜間可揭膜降溫,使晝夜溫差達到10℃~15℃,這樣可促進菇蕾發(fā)生和刺激形成花菇。
3.注意通風菇蕾發(fā)生后,呼吸旺盛,如果空氣不流通,菇床內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就會抑制籽實體的形成與生長。因此,冬季不論菌筒是否長菇,都應保持每天通風1次~2次。通風時間可在中午氣溫較高時進行,每次通風10分鐘~20分鐘,使菌筒免受寒風襲擊。
4.適宜的散射光照香菇屬于需光類型的菌類,籽實體階段若光線不足則出菇少、菌柄長、朵形小、色淡、質量差。一般要求有“四分陽、六分陰”的散射光照即可。
總之,只要具備條件,正確處理好濕度、溫度、通風、光照之間的關系,使其互相促進,互相制約,創(chuàng)造適宜的條件,就可多產花菇。
最后要強調的是,花菇必須及時采收,若過時則出現紋理顏色變淡,失去花菇的特色。
84農業(yè)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yè)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yè)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